第568章 寻由头终见尚宫(1/2)
一路上,萧志一行人皆是神色匆匆,不久便来到尚宫局。
那尚宫局中,司徒尚宫名唤兰静,年约四十上下。只见她生得脸盘瘦俏,容貌非俗,眉如远黛,目若星辰,自有一股端庄秀丽之气。
这尚宫局乃女官六局之首,司徒兰静平日里在这宫闱之中,也是颇有威望,行事雷厉风行,众人皆敬她三分。
然今日,见一行五人前来,为首的乃是曹安与萧志二位老太监,司徒兰静心中,自是知晓这二人身份非同小可,哪敢有半分怠慢。
但见她莲步轻移,赶忙上前,盈盈下拜,口中恭敬道:“不知二位公公驾临尚宫局,有失远迎,还望公公海涵。”其声婉转,却又带着几分谦卑。
行礼已毕,司徒兰静又抬眼瞧见庆尚仪与紫悦、晴雪三人,当下也是不敢有丝毫托大,竟不待庆尚仪与紫悦、晴雪三人施礼,她便几步抢上前去,伸手一把扯起庆尚仪三女,直笑说莫要多礼。
曹安将寻物来意细细道来,司徒尚宫虽不知此物如今所在,但往昔宫闱之事,倒也略有所闻。
遥想当年,隆庆皇帝在位之时,风流多情,尤爱美人。其不仅广纳后宫佳丽,更痴迷于亲自绘制美人图。
但见他笔下佳人,傅粉施朱,恰似春日繁花,娇艳欲滴;缕金佩玉,仿若瑶台仙子,风姿绰约。每一幅画作,皆倾注心血,力求将美人神韵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一日,尚仪局奉命出宫采办,于市井繁华之地,偶然觅得一方玉砚。
此砚以西域进贡的“血玉”雕琢而成,通体晶莹,温润如脂,其色似霞,纹理如画,观之令人心醉神迷,实乃稀世珍宝。
宫中一嫔妃听闻此事,托人寻来,欲得此砚,以作挥毫泼墨之用。
谁料天意弄人,这紫毫玉砚到那嫔妃手中第二日,隆庆皇帝恰巧驾临其宫。
皇帝本就雅好书画,一眼便被这紫毫玉砚吸引。
他拿起玉砚,细细端详,只见那玉质细腻,纹理天然,雕工精湛,不禁龙颜大悦,连声赞叹道:“此乃天赐珍宝,朕得之,实为幸事!”
那嫔妃见状,自是聪慧过人,赶忙将紫毫玉砚献给圣上,以博君欢。
自此,隆庆皇帝便常以这紫毫玉砚作画。
说来也奇,每用此砚,笔下墨色便格外浓淡相宜,绘出的美人图更是栩栩如生,仿佛画中佳人,随时都会盈盈浅笑,从画中走出。
然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隆庆皇帝龙御归天之后,朝堂之上风云突变。
有那御史心怀叵测,竟上书弹劾,言说这紫毫玉砚乃不祥之物,其出现与皇帝驾崩有着莫大关联,有妨害隆庆皇帝龙体康健之嫌。
此言一出,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,在宫中激起千层浪。
当时负责采办此砚的尚仪,听闻此言,惊惧交加,心中惶恐不已。
她深知此祸若连累自身,恐性命不保,更恐牵连家人。思来想去,竟抱着那紫毫玉砚,含泪饮下毒酒,自尽身亡,以死明志,试图平息这场风波。
不过,朝中也有正直大臣,见此情形,纷纷上书进言,力证这紫毫玉砚乃稀世之宝,绝非害人之物。
更有那嫔妃,为证自身清白,联合朝中数位重臣,四处奔走,举证力说,言辞恳切,力陈紫毫玉砚无辜。
且那时的李贵妃,便是如今的李太后,与那嫔妃素来交好,情同姐妹,见好友蒙冤,自是义愤填膺,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,言辞犀利,驳斥御史之言,力助那嫔妃洗清冤屈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