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马邑之战(1/2)
魏程的主力配置非常强悍。
仅仅黑骧骑兵就有八千,精锐步兵的数量配置有一万,剩下的两万多人,即便是负责后勤,也可以随时上战场。
也就是说,魏国在云中安排的后勤兵,也是正规军级别的。
这无疑是一支劲旅。
再看看晋军的配置。
姬清颜的身份非常特殊,她可以说是晋国军中的灵魂人物。
但她却是女的,女性在领军方面,天然比男性要弱了一层。
众所周知,在这种时代,一个人能坐到一个位置上,他的才能可能只占三分之一,甚至更小。
他能上位的几个核心点,血缘、关系网、资历等等。
仅仅靠才能就想坐上很高的位置,几乎不可能。
而姬清颜呢?
她的才能可以说占了七成的因素,还有三成是她的血统,因为她的血统,给了她展露才能的机会。
那是不是只要是皇家的血统,而且是女的,就有展露才能的机会呢?
也不是!
还要等待特殊的时机:当年云中被魏国突袭,晋军全线溃败,朝中无一人敢站出来,只有姬清颜愿意站出来。
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,她才登上了这个舞台,展露出她惊人的天赋。
但晋国的国情却非常特殊,皇权被相权死死压制,导致每次只有战争的时候,她才有机会领兵。
也就是说,军队的军饷、人事任命、调兵权,都不在她手里。
直到后来,夏魏晋三国局势再生突变。
李彦开始以技术贸易垄断的形式,与晋国展开合作,这个合作对象就是老相好姬清颜。
姬清颜这个时候,才有机会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。
又因为李彦穿越而来,快速组织打下各方力量抗魏,导致原本魏国灭夏的战略在关键时刻夭折。
太康年间的第一次夏魏之战,大夏在西线与晋国合纵,取得秦州大捷,逼迫闻渊撤退,魏国以三线溃败告终。
这不得不让魏国重新调整对各国战略。
调整的方式就是先剪除掉李彦的这个最大盟友,也就是晋国。
于是有了太康八年的西进灭晋,也就是第二次晋魏之战。
这一战,从外部局势看,魏国战败撤回。
从晋国内部政治生态来看,姬清颜的军功达到极点,再加上李彦的经济支持,以及精盐的绝对垄断地位,让姬清颜有了在晋国内部独立募兵的实力。
独立募兵从法理上,也得到了晋主的支持。
让姬清颜一步步进化成现在的完全体。
也就是财政权、人事权、调兵权、统兵权集一身,成为脱离晋国中书省的独立势力。
你可以认为是一个军阀,但从法理上却可以解释为晋国皇帝另设了新军。
那么问题来了,姬清颜麾下的军队配置如何呢?
显然,精锐只有少部分,绝大部分依然是新兵。
毕竟她取得那些权力,是去年的事情。
她手中的精锐是这些年一直跟着她的流云军,也就五千人而已,这还是晋国从自己的内帑拿钱养的。
也就是说,眼下马邑的晋军,绝大部分其实都是新兵,甚至留在云中城下的,也是新兵。
这就逼得晋军统帅江景问,在马邑周围驻防。
原本是围攻马邑城池的,现在晋军反而在马邑城外设下防御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